1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。”
2、回答:学习并不断加以实践,能不感到快乐吗?
3、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
4、回答:无论跟谁同行,都能发现对自己有所启示之处。
5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6、回答:通过温故知新,才能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。
7、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8、回答:知道还不如喜欢,喜欢还不如享受。
9、子曰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
10、回答:君子心胸宽广,小人则表现狭隘恶劣。
11、子曰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
12、回答:不要对别人施加自己不愿承受的东西。
13、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14、回答:一天学到一点新知识,即使晚上就去世也无憾。
15、子曰:“有教无类。”
16、回答:教育是没有界限的。
17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18、回答:学习而不思考会遗忘,思考而不学习会失败。
19、子曰:“事君尽礼,人以为谄也。”
20、回答:尽心尽力地为君主服务,有时会被看作是谄媚。
21、子曰:“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”
22、回答:我从未见过喜欢品德胜过品色的人。
23、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24、回答:君子关心的是义,小人看重的是利。
25、回答:学而不思考会遗忘道理,思考而不去实践会失败。
26、子曰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27、回答:有远方的朋友到来,岂不快哉!
28、回答:三人同行,必定有人能成为我的老师。
29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
30、回答:学了还要不断实践和练习,不是很愉快吗?
31、回答:尽心尽力地为君主服务,但有时会被误解成谄媚。
32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33、回答:学以致用而能不断习练,感到快慰;有遥远的朋友来了,不得不倍感欣喜;不被人理解也能不发怒,不那是真正的君子吗?
34、回答: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心存偏见,自己也应该不做先入为主的评判。
35、回答:经历过往往是了解新事物的有效途径,这种感悟是成为优秀导师的必要条件。
36、回答:对待别人的时候,不应处理一些自己恼人的问题。
37、子曰:“君子病无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”
38、回答:君子不是失去了力量,而是担心自己在某些方面还需加强,而他人却未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。
39、回答:不断实践和巩固学习的成果,非常愉快。
40、回答:我还从未见过那些比起美色喜欢美德的人。
41、回答:如能从老一辈的智慧中汲取营养,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良师益友。
42、回答:知道虽好,但与喜欢相比差距很大,更不如享受所获得的快感。
43、回答:君子心胸开阔,小人忧虑烦恼不断。
44、回答:教育无所不能。
45、回答:别人不想被人对自己产生偏见,那我们也不应该产生先入为主的评价。
46、回答:不断学习,不断巩固,非常开心。
47、回答:如果尽心尽力地为君主服务,有时会被误解成谄媚。
48、回答: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准则,小人只关心个人利益。
49、回答:不断学习,不断巩固,非常愉快。
50、回答:教育无界限。
51、回答:不愿自己遭受的事情不应该施加给别人。
52、回答:君子不是因为自己力不足才会感到不适,而是因为自己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。
53、回答:还从未见过那些对美德比喜好美色更为执着的人。
54、回答:知道虽然好,但与喜欢相比,差距很大,甚至不如享受所获得的快感。
55、回答:君子心胸开阔,小人心胸狭隘。
56、回答:不希望自己遭受的事情,也不应该施加给别人。
57、回答:君子注重的是道德德行,小人看重个人利益。
58、回答:教育没有界限。
59、回答:君子不是因为力不足才会感到不适,而是因为自己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。
60、回答:从来没有见过对美德情有独钟的人胜过对美色着迷的人。
61、回答:知道虽然重要,但不能与喜欢相比,更不如享受所得的快感。